在一份榜單中,重慶的物流競爭力排名內陸城市第一,事實上,重慶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樞紐型物流城市。
2021年,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重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除了空港型物流樞紐,重慶還擁有港口型物流樞紐、陸港型物流樞紐。
早在2019年,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中,重慶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上榜;2020年發布的《關于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中,重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
空港型、港口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相繼獲批,這也使得重慶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具有“水陸空”3種物流樞紐類型的城市。
兩江新區的果園港是重慶獲批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內河樞紐港,憑借鐵路、水路和公路的多式聯運,發揮著通江達海、連接歐亞的節點作用。
果園港將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無縫連通,自2020年以來,新增至新加坡、德國等多條鐵水聯運通道。
近期,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還完成了首單退稅辦理,這意味著啟運港退稅政策在重慶正式落地。
通過打造國家物流樞紐,吸引了大批入駐企業,帶動了萬州新田等多個樞紐港的開港和建設,推動了歐亞、中國-東盟等地區的經貿合作,形成一條凝聚西南、輻射全國、聯動世界的物流產業鏈。
重慶的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由重慶國際物流園片區和江津珞璜物流園片區組成,總面積達15.95平方公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立了東西南北四向齊發的國際國內大通道,形成集鐵路、公路和水路于一體的多式聯運體系。
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也將依托中歐班(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兩大國際物流通道,打造輻射全國至亞歐的物流樞紐中心。
以近期開通的中老鐵路(江津-萬象)為例,過去,江津出口到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全程需要10余天。而依靠重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開通江津-萬象的國際列車,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全程只需5天左右。
去年重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重慶成為全國6個建有空港型國際物流樞紐的城市之一(其余五個是北京、深圳、鄭州、天津和西安)。
重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渝北境內,主要包括江北機場、保稅港區、國際商貿物流園、空港貿易功能區等,總面積近10平方公里。
2021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47.7萬噸,同比增長15.9%,創歷史新高,同時還新開了重慶途徑葉卡捷琳堡至布魯塞爾、重慶途徑南通至東京等5條國際貨運航線。隨著重慶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獲批,今年的貨郵吞吐量有望繼續攀升。
從2019年到2021年,重慶相繼獲批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個“三位一體”的物流樞紐城市,未來重慶的物流在競爭、輻射上都有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