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供需對接的最后一棒,物流是供給側和需求側都離不開的環節。
近年來,我國物流產業規模穩步擴張,結構持續優化,其運轉效率也隨之不斷提升。實際上,物流歷史上每一次進化,背后都有消費與產業、技術變化的影子。物流效率的持續改善,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新興技術的應用。
如果我們將物流比作血管,遍布整個生產和消費鏈路,那么物流機器人就是讓血液流通更順暢的加速器。
如何降低成本以實現利益最大化?這是任何產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直以來,社會物流總成本居高不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儲存、搬運、分揀作為物流最基礎的三大部分,工作瑣碎單調又不可或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人力成本。在這個過程中,讓“機器服務于人”也成為了物流機器人廠商們的共同愿望。
行業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物流機器人銷量的年均增長量超過20%。根據市場調研機構LogisticsIQ.發布的數據,2025年倉庫自動化市場將增長至270億美元,其中,AGV/AMR(自動導引運輸車/移動機器人)市場份額占比預計將達到15%。
物流機器人銷量的高速增長,源于旺盛市場需求的驅動。今天,產業和技術都在經歷變革。當成本需要降低,技術需要革新,物流機器人的“新時代”也呼之欲出,那么廠商們未來會走向何處?
物流機器人的下一場
億歐智庫《2022物流機器人應用研究報告》指出,物流機器人的使用場景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細分場景覆蓋。其中,制造業正向物流機器人拋出橄欖枝。
京東物流高管姚秀軍曾表示,如今物流機器人的應用,已經不再局限于快遞、快運、電商倉儲等應用,而是進入上游的生產制造環節,走進了工廠,走向生產制造前端。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營收年均增長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目前,制造業物流量大約占據整個物流市場總量的80%。制造業相對于電商、快遞等對價格和成本敏感的行業,對成本回收周期的要求相對較低,且產線工人的成本更高,招工及培訓難度更大,對機器人的成本要求沒有倉儲場景嚴格。
于是,越來越多的物流機器人廠商跑步進入制造業市場,加大在相關領域的產品和技術研發力度。
根據相關統計,在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物料的加工與檢驗環節用時較少,大量的時間處于存儲、裝卸、輸送和等待加工的狀態。而物流機器人中的移動機器人能夠實現產線之間、產線與線邊倉之間的自主搬運,同時能與MES等系統對接,從而全面提升生產制造的效率。
但物流機器人轉向制造業并不意味著其放棄了電商市場,相反,進軍制造業成了中國物流機器人廠商走向海外的助推器。
根據億歐智庫,目前物流機器人存量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向海外拓展業務將成為廠商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1862.1億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達49.5%。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速高達31.1%。
根據行業媒體報道,多位跨境電商相關領域從業者表示,采取更多智能物流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能有效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正如Geek+CEO鄭勇所言:“客戶(電商)要的是物流系統,而不是一堆機器人。”可以說,電商行業仍然是物流機器人的重要舞臺。
2007年,新松AGV已經走出國門,贏得通用汽車AGV全球招標項目,開啟AGV出海先河;2012年,昆船AGV成功出口巴西,此后引入了泰國、科威特、比利時、韓國、美國等市場;隨后,以極智嘉(Geek+)、快倉等為代表的新興物流機器人公司紛紛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海外業務比重也越來越大。
盡管國內物流機器人在海外市場遍地開花,但這并不意味著進軍海外是一條坦途。相比較國內市場,價格不再是海外客戶考慮的唯一因素,產品本身價值、當地服務能力、供應商綜合實力等多維度要素,都會被納入考量范圍。
最好的時代?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機器人市場營業額超過400億元,其中物流機器人占三分之一。根據相關行業數據,2024年全球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140億美元。
目前來看,即使巨大的市場蛋糕已然擺在國內機器人廠商的面前,但它們仍然受到“核心技術滯后”、“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的困擾。
現階段,我國機器人核心部件大部分還是采用進口產品。有觀點認為,物流機器人廠商需要全面提升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和批量生產能力,突破技術壁壘,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此外,廠商還需聚焦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深度學習等層面,圍繞相關需求積極研發AMR、復合機器人等標志性產品,推動產業向產業鏈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換言之,如何通過自研核心技術以降低成本、提高機器人應用水平,是國內物流機器人廠商需要直面的問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眼下的物流機器人行業已經逐漸進入整合階段,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我國物流機器人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在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上。在過去,物流機器人精密減速機、控制器、伺服系統以及高性能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成本占到整體生產成本的70%以上。采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高于國外同款機器人整體售價,這讓國內企業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如今,“掌握核心技術”已然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尾聲:
在業界看來,當世界產業結構受到中國人口紅利的影響,機器人革命的啟動,是中國制造業內在發展動力換代和外部產業環境約束共同作用下的系列結果之一。
40年來,中國趕在人口紅利消失前搭上了機器人革命這趟飛速疾馳的列車,率先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國產機器人有望占領全球40%市場。
如今,中國機器人行業已經實現對產業發展的全方位助力,物流機器人作為其中重要的分支也已穩穩坐在了這趟改變世界的列車上。如今,我們只需要說一聲:“人齊了,不等了,發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