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a-欧美少妇喷水-欧美少妇激情-欧美少妇xxxx-av女人的天堂-av嫩草

思考:推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的4大發展路徑

發布時間:2021-06-05 瀏覽次數: 我要分享

導讀

推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是提升行業組織化、集約化水平,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路徑。文章通過系統研判推動物流業態模式創新面臨的新要求,從干線物流組織、末端物流組織、物流裝備循環共用、網絡貨運平臺等維度,提出推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路徑。

推動物流業態模式和組織體系創新變革是提升行業組織化、集約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國家高度重視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將其作為推動物流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2019年9月,《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2020年9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要加快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對于增強實體經濟活力、提升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物流組織體系發展分析

2013年,中國物流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19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98萬億元,同比增長5.9%;全國物流業總收入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9%。物流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2010—2019年,中國物流市場規模擴張迅速,社會物流總額平均增速達到8.4%(見圖1)。

圖1 2010—2019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變化情況

1、物流績效

雖然中國物流業市場規模快速發展,但受物流運輸組織化程度低、物流市場主體專業化能力不足等問題影響,物流業績效水平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總體呈現兩個特點:

1)物流成本高。如表1所示,2019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6萬億元,同比增長7.3%;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為14.7%,盡管相較于10年前降低了3個百分點,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占比仍然高出8%~10%。特別是管理成本、保管成本同比仍保持增長態勢。

表1 2019 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構成及其增長速度

2)運行績效低。2018年,中國物流績效指數(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LPI)綜合得分為3.61分,全球排名僅第26位。從各國家和地區的物流績效指數單項表現來看,排名前30位國家和地區的物流服務及時效性和物流基礎設施平均得分分別為4.11分和3.86分,分別高于中國單項得分0.27分和0.11分,物流服務能力和運輸效率方面的短板仍較為突出。

2、物流結構

從宏觀層面看,產業結構導致物流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由于資源稟賦、產業分布在空間布局上的差異性,導致北煤南運、南菜北運等大宗物資運輸跨區域流動。中國產業結構中,重工業比例依然較大,造成單位GDP產生的物流運輸規模大,形成不合理的物流組織流通形態。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傳統貨運量占比較大的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與之配套的運輸能力將出現過剩。近年來消費升級、線上購物快速發展,物流需求結構繼續調整。一方面鋼鐵、煤炭、水泥等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速進一步放緩;另一方面消費類物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中國傳統的物流組織體系還不能適應產業物流需求結構變化要求。

從中觀層面看,物流行業存在結構性矛盾。

1)運輸方式間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運輸結構不合理,大量煤炭等大宗物資中長距離運輸依賴公路,造成大量優勢能源的消耗和運輸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多式聯運發展相對滯后,集疏運能力不足,方式之間銜接存在不暢,轉換成本占全程1/3左右,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

2)干線運輸與城市配送間存在結構性短板,通道與節點間的融合不足,城市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頸突出,尤其是大進大出的干線運輸與小批量、多批次的城市配送之間的銜接效率問題突出。據統計,“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超過干線2倍。

3)環節間存在結構性問題,配送過程的一體化、標準化運輸水平偏低,貨運車輛、工具較落后,造成效率低下,尤其是電商物流,涉及商品的運輸、倉儲、分揀、加工、配送等多個環節,存在產品的拆箱、分揀與重復和過渡包裝等問題。

從微觀層面看,中國物流行業存在市場結構性矛盾。

1)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發展不足,當前中國的自營物流比例仍然較高,第三方物流份額不足40%,經營規模小,綜合化程度較低,不能為企業提供完整的供應鏈服務。

2)市場主體“小散弱”問題突出,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骨干企業缺乏,企業競爭力不強,大型物流企業盈利能力與發達國家企業之間仍有較大差距。

3)先進運輸組織方式發展緩慢,運行效率低,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發展水平不高,網絡化運輸、城市共同配送等發展緩慢,企業物流組織總體粗放,單車利用效率不高,運輸空駛現象嚴重。據統計,中國貨運車輛平均實載率比歐美發達國家低1/3,車輛日均有效行駛里程僅為發達國家的1/2。

3、發展演進

1)由運輸鏈向物流鏈、供應鏈演進。當前,物流發展由傳統的貨物運輸向為生產企業提供一體化、一站式、全鏈條的物流解決方案轉變,同時,物流企業與生產制造企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整合客戶企業內外部物流資源,將物流服務融入企業全產業鏈,為客戶提供從采購、生產、銷售、終端消費者全程的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綜合服務。

2)由信息化向數字化、數智化演進。近年來,新一代技術與物流融合,發展智慧物流的進程不斷加快,支持和引導“互聯網+”高效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不斷出臺,物流業正完成從信息化向數字化、數智化的轉變。通過數據聯通推動產業鏈企業間物流聯動,極大提高了端到端的流通轉化效率和物流生產協同效率。

3)由運輸、倉儲、裝卸獨立環節,向“倉干配”一體化高效發展演進。物流企業發展已由干支線運輸、倉儲管理、城市配送、包裝、裝卸、集采、分銷、跨境物流、逆向物流、供應鏈金融等獨立環節,向提供“倉干配”“運貿融”等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發展,更有利于運輸方式間銜接和物流服務協同。

綜上所述,從提升物流績效水平,適應和引領宏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物流市場結構提升集約化水平、提高微觀物流運營效率水平等方面考量,需要加快推進和培育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物流資源整合,去除中間環節,加快物流新技術應用,重塑和再造物流組織流程和生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物流業態模式創新面臨的新要求

1、加快實施“新基建”為物流,業態模式變革注入新動力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以新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為驅動,以新一代信息網絡為基礎,建設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新體系,對物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具體包括:

1)新型物流基礎設施網建設,如智慧園區,可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動無人化分揀、自動化倉庫等模式發展;

2)新型物流信息網建設,如城市智慧物流運行監測信息平臺建設;

3)新型能源網建設,如推廣應用新能源物流車輛,優化充電樁、加氣(氫)站布局,無軌雙源電動貨車研發等;

4)新型物流服務網,如無人配送系統、網絡平臺貨運相關業態、即時直遞等,將進一步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行業業態、生產組織、管理手段等將迎來全方位變革。

2、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暢通國際國內物流循環

物流是經濟循環的基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將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新的發展格局要求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以更經濟、更便捷、更高效的物流服務,激活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暢通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增強對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作用,夯實國內大循環基礎。

同時,要求加快國際物流和貿易通道建設,積極助推中歐班列和國際航空貨運等物流組織模式發展,打造安全便捷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保障國家產業鏈安全和國際供應鏈穩定。

3、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發展集約綠色的物流模式

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綠色物流,推動物流組織集約高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共同配送、多式聯運、網絡平臺貨運、車貨匹配平臺、物流云倉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有助于推動物流設施網絡、組織網絡、信息網絡、標準規范的協同互聯,促進各類物流分散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對接,實現物流全鏈條上各方式、各主體、各環節的一體協同,從而促進減少物流環節、減少無效作業、提升物流效率、實現綠色高效發展。

推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路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物流領域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顛覆了物流傳統行業格局,激活物流新市場、培育壯大新動能。從政府推動必要性、發展效益顯著性、瓶頸問題突出性等方面,建議重點從以下方面加快推進物流業態模式創新變革。

1、以多式聯運為重點,推動干線組織模式高效融合

多式聯運的本質是跨運輸方式無縫銜接、便捷換裝、快速轉運,提供全程“門到門”經濟高效的貨物運輸服務,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是貨運物流服務的高級形態。其核心是解決跨運輸方式、跨部門、跨區域一體化運輸組織問題,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運行規則、銜接順暢的基礎設施網絡、標準通用的運輸裝備技術、開放互聯的信息共享機制、經營規范的聯運市場主體、支撐有力的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

1)提升多式聯運樞紐專業服務能力。專業化多式聯運樞紐不足、服務能力和水平不高是制約多式聯運發展的突出瓶頸。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樞紐的銜接水平、集疏運能力、貨物轉運效率、運營管理效能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統籌發展貨物集拼、中轉分撥、流通加工、轉口貿易、交易結算等多元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樞紐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2)強化多式聯運規則銜接。現階段多式聯運仍以分方式、分環節串聯組織為主,各種運輸方式各自擁有自成體系的單證系統,統一性和銜接性嚴重不足,甚至相互矛盾沖突,難以高效組織“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要加快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探索推進運單提單化、物權化,提高運單標準化、通用化水平,實現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規則統一、價格透明、權責清晰。加快實現運輸安全條件、貨物交接及服務規范、保險及理賠標準等方面的接軌統一。

3)推動信息資源互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快開放樞紐站場、運力調配、班線計劃等數據資源,為市場釋放更多的數據紅利。推進全國多式聯運公共信息系統建設,促進行業間、方式間、部門間政務信息互聯共享,滿足多式聯運承運人信息的共享需求,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4)健全國際國內聯運體系。推動“內陸箱+國際箱”雙軌發展模式,建立以45英尺內陸標準箱為載體的國內多式聯運體系,健全國際標準箱為載體的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加快相關專業設施設備研發應用,促進一體化聯運能力建設,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2、以共同配送為重點,推動末端組織模式集約發展

城市共同配送作為一種追求合理、高效的配送形式,是提高城市物流系統效率的重要手段和趨勢,也是發達國家廣泛采用、影響面較大的一種先進物流方式(見表2)。共同配送的實質是將不同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貨物進行集中,通過合理有效的運輸組織,在配送時間、數量、次數、線路等諸多方面做出系統最優安排。加強城市共同配送管理,有利于提高車輛的載貨率、縮短平均運距,節省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提升流通效率,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顯著減少交通擁堵,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表2 日本福岡市天神地區共同配送績效情況

1)優化共同配送網絡節點布局。構建層次清晰、銜接有序的城市配送節點服務網絡體系及干支銜接、通行順暢的城市配送通道網絡體系,從而形成點面結合、干支銜接、便捷通暢的三級城市配送體系,即物流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節點。合理規劃主要配送節點的選址、規模、主要功能、集疏運方式等,明確各節點分工,保證配送各節點之間業務銜接。

2)創新共同配送運營模式。推廣應用物流園區落地配送、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商圈便利店共同配送、專業市場商戶共同配送、末端資源共享配送、統倉統配等先進模式,為供應鏈上游生產商、供應商以及下游經銷商、代理商等提供統一倉儲和配送服務。

3)推動信息聯通和新技術應用。信息互聯是業務協同的基礎,推動共同配送上下游信息互聯共享,包括貨源信息、車源信息管理,運輸業務管理,智能調度等,推動貨物運輸需求與車輛運輸服務供給的實時對接,實現智能預警調控、配送全局掌控和數據決策支持。同時,對接區域性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和配送企業物流平臺,有效整合各類配送信息資源,構建多層級的共同配送信息化體系,實現共同配送智慧化、信息化整合。

4)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機制。利用信息技術、區塊鏈等先進手段,探索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明確物流成本在各企業之間的公平分攤,保證共同配送實現的利益在參與企業間合理、公平地分配。

3、以設備共享為重點,創新物流裝備循環共用模式

裝備循環共用是推動物流綠色低碳、高效集約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實現物流專業化分工、培育專業裝備租賃市場、發展裝備管理新技術、降低企業設備成本、發展共享經濟的重要領域。

據商務部、財政部、國家標準委員會開展的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和物流標準化試點監測數據顯示,僅2017年,試點地區托盤租賃使用量超過1500萬片,試點企業平均貨損率下降61.4%,裝卸搬運單位成本下降59%,車輛周轉率提高1.17倍,全年創造供應鏈物流效益95.6億元,推動CO2排放減少13萬t,減少砍伐成才樹木200萬棵以上。當前,推進車輛、半掛車、裝卸機具、托盤、集裝箱等物流單元的循環共用是亟待發展的重點領域。

1)創新運作模式。推廣第三方物流運載裝備運營商統一經營模式,通過平臺在系統中進行廣泛交換,實現物流單元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接、流轉和維護,形成高效的流轉。支持集裝箱、托盤、籠車、周轉箱等單元化裝載器具循環共用以及托盤服務運營體系建設,推動二手集裝箱交易流轉。鼓勵和支持公共掛車池、運力池、托盤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掛運輸等新型運輸發展。鼓勵企業使用智能化托盤等集裝單元化技術,研發使用適應生鮮農產品網絡銷售的可重復使用的冷藏箱或保冷袋,提升配送效率。

2)研發應用先進信息技術。依托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RFID電子標簽、GPS、GIS等軟硬件技術的應用,研發先進的物流運載單元循環共用管理信息平臺,融合裝備集結、智慧調配、維護保養、租賃收費、融資操作等功能,實現全供應鏈、跨產業鏈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銜接、科學組織和合理調配,形成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供應鏈協同、交易和服務示范平臺。

3)建立服務規范。探索統一使用標準物流運載單元,實行物流運載單元隨同貨物一起流轉,中途不更換并在終點進行回收,經檢驗和適當維修后再進入共用系統網絡進行循環使用的服務模式。重點是統籌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利益相關方在市場組織、業務管理、安全管控、費用結算、保險理賠等方面的管理規定,形成標準統一的運輸服務規范,強化無縫銜接、安全高效,促進全程物流組織與業務操作流程優化。

4)推動供應鏈標準化。通過生產、購買、使用、維修標準化運載單元,將物流的倉儲、裝卸、運輸、配送等作業環節標準進行統一,推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撥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設計環節標準匹配,從物流領域向制造業、商貿等領域延伸,促進上下游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提升全供應鏈總體效率。同時,加強與國際標準的銜接,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提高全球話語權,提升中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效率。

5)培育龍頭骨干企業。鼓勵構建以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物流運載單元循環共享市場體系,培育跨界交叉融合的創新服務平臺,扶持龍頭骨干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品牌培育、市場開拓、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統籌結合現有資金、基金渠道,為企業開展物流運載單元循環共用提供融資支持。

4、以網絡貨運為重點,創新物流市場主體組織形態

網絡貨運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的物流服務資源整合交易平臺,統一信息系統、結算體系和服務標準,實現物流資源的集約整合,提高物流服務品質、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當前,中國個體運輸經營業戶513.3萬戶,占比高達90%,平均每戶擁有的貨車數量為2.38輛,較美國20輛、歐盟64輛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由于貨運物流市場集中度過低,從而使規模經濟效應難以發揮作用,也造成運輸資源的優化配置以運輸資源的極大浪費為代價。積極發展網絡平臺道路貨運,能夠有效整合運力、倉儲、配送、技術、人力等物流資源,不斷提升貨運物流組織化水平。

1)加快升級迭代物流技術。互聯網平臺是網絡貨運的基礎要素和關鍵環節,不斷升級迭代先進的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網絡平臺對交易和運輸的全程管控能力。利用安裝視頻監控方式,開展運輸過程可視化管理,并通過4G主動安全技術及時糾正駕駛員不規范操作行為,保障運輸安全。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區塊鏈可信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真實記錄物流各環節交易數據,確保運輸單證真實可靠。

2)提升網絡貨運平臺供應鏈服務能力。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造車貨匹配平臺,通過運輸交易、軌跡數據、信用評價等數據精算,推薦最優路線,提高車輛使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車輛空駛率、縮短駕駛員等待配貨時間。挖掘運費保理、一站式綜合物流方案等優質增值服務,增強平臺企業與上下游合作方的黏性,提高自身競爭力。

3)促進網絡貨運平臺規范化發展。從承運人資格審查、貨源發布、合同簽訂、裝卸貨、運輸等環節建立標準化、規范化作業流程,提高網絡貨運服務品質。強化許可準入、線上服務能力認定及運營等各環節的監管要求,進一步規范網絡貨運企業經營行為,努力營造有利于公平競爭、良性發展的制度環境。建立網絡貨運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創新基于真實數據的稅收、數字信貸風控模式,為網絡貨運企業獲取進項以及低成本融資提供通道,助力企業拓展業務規模、增強核心競爭力。

寫在最后

發展物流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是提升物流運作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支撐消費擴容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構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載體。

本文從中國物流績效水平、宏觀產業和空間結構、中觀物流市場結構、微觀物流業務結構等方面,分析推動物流業態模式創新的趨勢和必要性,以多式聯運、共同配送、設備共享和網絡貨運為例,提出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推進路徑。

當前階段,物流業態模式創新的重要驅動因素是科技創新,在新一輪產業變革和技術革命帶動下,物流需求、供給模式、物流工具、組織方式等快速變化并加速迭代。未來,可以深入分析科技創新、碳達峰、碳中和等趨勢和要求對物流業態和模式的影響,對典型物流場景變革進行展望,提出政府治理體系改革的重點以及市場應對舉措和轉型路徑。

作者 | 甘家華(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高級工程師)

來源 | 城市交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年级上册写字表拼音| 绫濑天| 乱世危情电视剧演员表| 乐队的夏天 综艺| 妈妈的脊背简谱| 猛女| 城市风云儿| 韩国一个好妈妈| 海洋天堂电影免费观看高清| 世界轮廓图| 小学生大课间武术| 电影《真爱》完整播放| 近郊| 回魂夜 电影| 疑云密布 电影| 工字钢理论重量| 电影《uhaw》免费观看| 《女夜》电影在线观看| 被囚禁的女孩大结局| 九州电影网| 电影喜剧明星演员表| cgtn news在线直播| 周传雄黄昏歌词| 电影林海雪原| 电影《村小的孩子》完整版| 郭柯彤| 韩国电影闵度允主演电影| 天国遥遥| 电影《斯宾塞》| 公共基础知识1000题及答案| 挠vk| 追踪 电影| 马文的战争电影完整视频观看 | 陈宝莲徐锦江夜半2普通话| 麻烦是朋友| 恋人电影| 雅多维尔围城战| 家书1000字| 个体工商户起名字大全免费| 家族游戏| 姐夫操小姨子|